活动新闻 | “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沙龙顺利召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4月7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CCAPP)与《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年)》报告第五工作组联合举办的2022年第5期学术沙龙“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于线上顺利举办。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黄存瑞教授主持活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王海鲲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李湉湉研究员三位专家受邀作主题发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碳中和中心主任雷宇研究员,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刘欣主任,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张强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宫继成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黄存瑞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薛涛副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谢杨副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肖清扬博士后等九位专家作精彩点评并参与讨论。
阚海东教授以“大气污染全谱系健康效应的探索”为题,介绍了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研究的背景与发展,从更广(空间全球化)、更细(时间更精细)、更低(更低暴露下的健康危害)、全谱系(健康效益)四个维度介绍了未来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的开展方向。他着重分享了全谱系健康影响相关研究,指出除心肺系统疾病(空气污染主要的健康危害)外,空气污染与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消化性疾病、骨骼肌肉和缔结组织疾病等存在关联。
李湉湉研究员围绕“气候变化与健康:风险与应对”,从疾病负担、适应性空间差异、人群热适应能力等方面介绍了气候变化下健康研究的背景,明确气候变化下健康风险预估研究可为适应性策略与减缓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指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PM2.5 和O3空气污染未来长期持续存在,会产生相关健康风险且其区域差异显著,建议统筹我国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针对不同区域制定风险防范规划,增加健康协同效益。最后,她指出碳中和目标下应建立以健康收益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价方法,着眼人群健康开展双碳目标路径探索。
王海鲲教授围绕“中国碳减排路径的协同环境与健康效应”,介绍了气候政策的协同大气环境与健康效应的基本情况,并基于城市碳排放特征预测了中国碳排放提前达峰及其峰值水平,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在不同碳减排路径下的协同大气环境与公众健康效应。他建议未来需加强大气科学、预防医学、风险管理等学科和领域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将气候变化健康效应纳入区域气候变化应对决策、医疗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和功能发展规划等。
在点评与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以及二者协同治理的综合健康效益等相关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需结合城市及区域特点、人群适应性差异等因素,进一步细化研究,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深化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交互作用及二者健康影响的系统认识;促进科学研究与政策需求相结合,发挥研究对政策制定与公众低碳行动的科学指导作用,在研究成果中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与行动建议,推动政策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跨领域交流与合作,促进社会各界对气候、环境与健康的持续关注,共同探索和推动以健康为中心的协同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共建清洁、宜居未来。
来自各科研院所、能源基金会等单位近300名专家、学者及代表线上参加了本次活动,CCAPP微信视频号、B站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1400人次以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沙龙视频回放
欢迎加入
为方便交流与讨论,
我们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交流
感兴趣的伙伴们
请添加小助手微信(ccapp19)
备注“姓名+单位”申请入群
期待大家的加入!
沙龙邀请 | CCAPP 2022年第5期学术沙龙“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
专家观点 | 蔡闻佳:碳减排的健康协同效益——从评估到反馈
报告精读 | CCAPP2021年度报告第五章精要一览: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沙龙视频回放